鼓勵 vs. 讚美
投影機出租多年來許多人都強調,讚美能協助孩子獲得正向的自我概念,改進他們的行為。但我們必須提防,看似有效的做法未必有效。稱讚或許能激勵某些孩子,讓他們改進行為。問題在於,他們長大後可能變成討好他人、尋求肯定的上癮者,自我的概念完全依賴他人的意見。另有一些孩子則排斥讚美,原因是他們不願意照著別人的期待而活,也可能是他們覺得自己無法與那些太容易獲得讚美的人競爭。就算讚美看似有效,我們也必須考量到長期的效果:讚美的長期效果導致對別人的依賴。可是鼓勵的長期效果就在於能夠引發自信。
說到讚美,成人常有一個錯誤的信念,那就是「透過讚美『給予』孩子自尊」。自尊是無法贈與或接受的,必須要透過自信、自知有能力的感覺而來,而這種感覺,則是來自於處理失望的經驗、解決問題的經驗、從錯誤中學習的經驗。
要成功運用「鼓勵」這個教養工具,成人就必須要展現尊重的態度,並且對孩子的觀點要有興趣,而且要給孩子機會去發展足夠的生活技能,好讓他們享有自信與獨立,不受他人負面意見的影響。以下就分別討論「讚美」與「鼓勵」的不同。
許多人相信讚美有效,且見過讚美帶來立即的效果,因此他們不太能分辨鼓勵和讚美的差別。他們只看到孩子接受讚美時滿面笑容,但他們卻沒有想過,長期下來孩子可能會太在意他人的看法。
如果你不確定你要說的話對孩子到底是讚美還是鼓勵,那麼可以先想想以下的幾個問題。
‧我是在激勵孩子的自我評價,還是鼓勵孩子仰賴他人的評價?
‧我表現出尊重還是安撫?
‧我看到的是孩子的觀點,還是只有我的觀點?
‧我會對朋友這麼說嗎?
我發現最後一個問題尤其有幫助。投影機出租我們對朋友說的話,通常比較符合鼓勵的條件。
鼓勵VS. 批評
「批評,可以幫助孩子表現得更好」這種想法根本就錯了。或許有人辯稱,建設性的批評有幫助,但建設性的批評本身就是個矛盾的詞彙:建設性,意味著建構起;批評,則是摧毀。
在討論孩子需要改進之處時,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問:「你覺得你在哪方表現得很好?你覺得在哪方面還需要改進?」孩子通常不需要被點出就已經知道了,但可以讓他們自己承認需要改進之處。投影機出租問孩子:「你想要怎麼改進?你需要怎麼做才能完成自己的目標?」你可以和他們一起腦力激盪,找出能協助他們改善的方法。這樣也能教導孩子設定目標和自我評估。
作者簡介:珍‧尼爾森(Jane Nelsen)
教育學博士,傑出的心理學家、教育家,加州婚姻暨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,美國「正面管教協會」創始人。
不到20歲就結婚生子,總共有7個孩子。為了撫養孩子,她花了11年時間才把大學唸完。在教養過程中一直苦苦尋找最適當的方式。她曾經用過虎媽式的嚴厲方法,也曾當過無微不至的「直昇機父母」,但都沒有用,其中一個孩子甚至開始吸毒、在家種大麻。
生到第5個孩子的時候,學校的教授推薦她採用阿德勒的正向教養法。經過不斷嘗試與實用,她發現這套方法最適合在家庭、學校裡應用。取得教育博士學位之後,她重新整理阿德勒的理論,率先開始把「正向教養」(Positive Discipline, PD)發展成實用課程。學界也因此推崇她是「改善了大師的理論」之第一人。
今天,她發展出的正向教養課程在全球各地受到廣大歡迎,且已推出18本相關著作。在中國大陸,她的理論極受重視。
留言列表